当前位置:斗门视窗  -  本地文章  -  斗门新闻

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琼霞发挥艺术示范带头作用 推动斗门曲艺更加滋润民心

2020/5/25 10:32:54

来源:珠江晚报

琼霞老师现场展示才艺。
  5月22日,斗门区“中国曲艺之乡”琼霞工作室,分别在斗门区文化馆和斗门镇南门村接霞庄挂牌,成为率先在全市文艺领域成立的曲艺名家工作室。

  琼霞,现任珠海市戏剧曲艺家协会主席、珠海市文化馆副馆长,系粤剧泰斗红线女关门弟子、国家一级演员、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,被誉为当今粤剧舞台上德艺双馨的“红派”领军人物。

  多年来,琼霞通过多种形式发挥艺术家引领、示范及带动作用,推动斗门区粤剧粤曲更好地传承、发展。琼霞工作室的挂牌,让琼霞与斗门区源远流长的粤剧粤曲又多了一层更亲密的关系,也让斗门区“中国曲艺之乡”的范围更宽广、内涵更丰富,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红派粤剧粤曲培训基地和“中国曲艺之乡”示范区,让“广府大戏”更加滋润民心。

  采写:本报记者 张帆

  摄影:本报记者 曾遥

  南门小学建立粤剧传承基地

  南门小学是斗门镇的一所学校,立校近百年。

  自2015年起,每周三和周五的南门小学,除了琅琅读书声,还多了一种“以戏立德,以戏育人”的欢快锣鼓声音:弦乐和鸣、粤韵飘馨。

  下午下课后,孩子们开始兴致勃勃地接受粤剧基础知识培训。

  当年12月,在市、区文化部门的统筹下,在琼霞率领的市粤剧团的支持、指导下,南门小学被定为珠海市首个粤剧传承基地。学校设立了粤剧训练课室、编印粤剧校本教材、开设粤剧宣讲课、邀请粤剧名家作专题讲座、成立并开展粤剧表演队训练、组织参加各种表演比赛。

  南门村自明朝永乐年间建村至今,历经600多年沧桑,形成了极具特色的古祠堂、古村落,素有“书礼之乡”美誉。2014年,南门村获评“中国十大最美乡村”。南门小学粤剧传承基地的粤韵阵阵、香溢校园,为“书礼之乡”的南门村增添传统文化气息。

  “我每次从市区过来为学生开展培训,来回要两个多小时,路程虽然远了点,但我很开心。”琼霞表示。

  琼霞开心的是,粤剧传承基地仿如一颗种子,让粤剧粤曲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、有所收获。

  2017年12月,南门小学被教育部评为“全国优秀中华文化艺术传承学校”;2018年2月,南门小学粤剧表演队凭一曲《荔枝颂》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,参加“蒲公英全国优秀节目国家大剧院专场汇演”;当年7月参加“小小环球国际少儿大赛粤港澳赛区决赛”,获得最佳节目奖;当年12月,南门小学粤剧表演队在全国40家电视台联合制作、同步播出的节目《40城40年》中华丽亮相;2019年11月,学生赵灵儿粤曲独唱《南国红豆正飘香》,荣获微粤曲大赛第五届演唱赛广东赛区青少年组铜奖。

  “戏曲进校园”培育曲艺之星

  陶静妍原是斗门井岸镇东风小学学生,去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广东粤剧学校,成为斗门区第一个从小学直接考入该校的学生。

  琼霞与陶静妍,原本素不相识的两个人,因为粤剧粤曲有了交集。

  为切实做好粤剧粤曲的传承与发展,斗门区文化部门及教育部门长远谋划,深入推进“戏曲进校园”工作,东风小学即为其一。

  2017年12月26日下午,东风小学大舞台上锣鼓铿锵、粤韵悠扬,80余名戏曲班学员粉墨登台,首次与琼霞率领的珠海市粤剧团联手开展汇报演出,孩子们对粤剧粤曲的热爱在活动中得到尽情绽放。

  基地传承、汇报演出,成为“戏曲进校园”的生动实践之一,也是琼霞发挥示范、带动作用提升孩子们粤剧粤曲素质的结果。

  在这样的氛围里,陶静妍获益匪浅。

  2018年8月至2019年2月,省青少年粤剧精英培训班在珠海举办,琼霞等一批艺术家作为导师授课。经过斗门区曲艺协会何国雄、周琼笑等老师启蒙指导的陶静妍作为该班学员之一,在琼霞等导师的精心培育下,对粤剧粤曲的认知、理解、接受等能力得到较好的提升,演技良好、声线甜美、扮相俊俏,大有明星范儿。

  陶静妍和同是东风小学的胡海琳表演的折子戏《帝女花之香夭》,参加2018年广东省中小学生地方戏曲艺术展演活动,荣获小学组三等奖;陶静妍获得“第四届全球微粤曲大赛”铜奖。手握多面奖牌的陶静妍,去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广东粤剧学校(六年制),成为未来曲艺之星的培养人。

  从小培育孩子们文化自信

  “孩子们一批又一批毕业了,离开了学校,但我相信粤剧粤曲的种子,已经根植在孩子们的心中。”琼霞表示。

  粤剧粤曲博大精深。无论是粤剧传承基地,还是“戏曲进校园”,要教给孩子们怎样的内容,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?“要知道孩子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表演,这个很重要,因为孩子们毕竟是在业余时间接受熏陶,不是接受专业教育。”琼霞介绍说,手眼身法步、唱做念打、兰花指等,都是通俗易学的,孩子们既可以在短时间内掌握,又能增强兴趣和好奇心,这样可以更好地让孩子们坚持下去。

  “通过简单的培训、学习,孩子们对粤剧粤曲有了一个初步认识,这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初步认识,从而增强传统文化的自信。”琼霞表示,如果能从中发现可塑人才的话,当然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美事。

  粤剧粤曲文化在岭南根深蒂固,一方面群众基础好,另一方面不少“粉丝”属于老年群体。“孩子们从小接受粤剧粤曲,可以培养出一批年轻的观众,时间久了,群众基础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,都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,这对粤剧粤曲的传承与发展同样意义重大。

  丰富“中国曲艺之乡”内涵

  锣鼓铿锵、扬琴悠长、高胡婉转、唱腔绕梁……

  晚上8时,乾务镇荔山村龙雅堂粤剧团准时开唱。龙雅堂粤剧团始建于1895年,至今已有125年的历史。

  每逢周一、三、五、日的晚上,斗门西堤路上的显利乐坛都会表演曲艺节目。“广府大戏”跌宕起伏的弦乐飘扬在黄杨河畔,漫步途经的路人忍不住驻足聆听。

  岭南水乡,水意荡漾;曲艺入心,文化滋润。

  2011年斗门区获评“中国曲艺之乡”。2013年、2016年、2019年10月顺利通过三次复评。

  为切实做好第三次复评考核,斗门区成立“中国曲艺之乡”建设工作领导小组,小组成员包括宣传部门、文化部门部门、教育部门等。“第三次复评的顺利通过,展示了斗门区深厚的群众粤剧粤曲文化底蕴。除了部门密切协作,离不开琼霞多年来对斗门曲艺事业发展的悉心指导。”斗门区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区文联主席梁剑芬表示,琼霞是一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,多年来通过惠民演出、辅导少儿节目、学校培训、艺术点亮人生基层讲座、赛事点评、现场范唱等多种方式,进一步丰富、提高了全区粤剧粤曲水平。目前,全区有63个曲艺社团、3000多名曲艺骨干。“他们常年开展排练、交流,并在斗门区宣传、文化部门的安排、指导下,结合春节、元宵、五一、十一、元旦等重大节假日送戏下乡,进行文艺惠民活动。”

  “每年斗门区文化部门主办斗门曲艺大赛、斗门新年音乐戏曲演唱欣赏系列活动、斗门区广东音乐戏曲演奏大赛、斗门区少儿戏剧曲艺大赛、‘红腔’曲艺大赛、‘夕阳红’戏剧曲艺大赛……这些活动,只要时间可以安排,我都会过来参加。”琼霞表示。

  去年11月24日至27日,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,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文联共同主办的2019广东粤曲私伙局大赛决赛在东莞市举办。琼霞精心组织策划及培训珠海方面参赛作品。斗门区文联原常务副主席黄春炳作词、斗门区曲艺协会龚彩琼演唱的《黄杨河畔喜歌扬》获得金奖,实现珠海市在该项赛事中金奖零的突破。“这个优异成绩,离不开琼霞老师的精心指导,获得金奖有琼霞老师一半的功劳。”黄春炳说。

  • Q Q: 52339575
  • 微信: doumenqu
  • 客服微信二维码
  • 公众号二维码
微信公众号
  • 微信小程序二维码
微信小程序
Copyright © 2024 “斗门视窗”版权所有  |  ICP证:ICP备10024182号  |  技术支持:斗门视窗系统(v2024.1)  |  
网页内的所有信息均为用户自由发布,交易时请注意识别信息的虚假,交易风险自负!网站内容如有侵犯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,举报信息、删除信息联系客服